《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之一

发布日期:2024-04-08 16:04  

打造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

《实施方案》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提出了打造“一中心五区一基地”的重点任务。其中,“一中心”是指打造中亚等周边国家初级产品整合集成中心,通过整合中亚等周边国家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的重要节点;“五区”是指打造炼化与纺织服装全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和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绿色算力发展先导区和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示范区,强调产业全链条发力、新领域聚焦、绿色化发展;“一基地”是指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和特色医药产业基地,重点结合片区各自特点,实现差异化布局。

一、打造中亚等周边国家初级产品整合集成中心

新疆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是新疆自贸试验区促进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中亚等周边国家初级产品整合集成中心”这一重要任务,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出口导向型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链转移,通过整合中亚等周边国家初级产品、欧洲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部件制造能力,打造亚欧大陆产业链合作的重要节点。乌鲁木齐片区要积极整合中亚能源产品、矿产品、农副产品资源,引入东部地区产业链和欧洲先进制造技术,围绕化工产品、金属制品、食品、饲料等打造区域性国际初级产品加工和配置基地,建设开放型产业示范基地。喀什片区要依托综合保税区开展铜精矿等有色金属保税混矿试点;提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品进出口规模,打造南疆进口资源加工制造基地和集散中心。霍尔果斯片区要联动口岸、综合保税区开展重要矿产品保税混矿试点;建设进口粮油加工基地,完善中转、集散、分拨、加工等功能设施,提升口岸粮油进口承载能力;建设中亚等周边国家中药材进口加工基地,发展特色医药产业。

二、打造炼化与纺织服装全产业集聚区

随着纺织服装下游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促进棉花产业和化纤产业耦合发展,成为当前新疆拓展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实施方案》提出,充分释放棉花产业资源优势,加强产供储加销体系建设,打造国家优质棉纱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推动期货现货联动发展。推动棉花产业和化纤产业耦合发展,立足补强“炼化纺”产业链,推进乌鲁木齐片区百万吨PX(对二甲苯)装置50%扩能和合资合建PTA(对苯二甲酸)项目,延伸发展PX—PTA—PET等芳烃产业链。根据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总体布局,结合片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特点,《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乌鲁木齐片区建设集纺织服装研发、设计、展销、结算、发布为一体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支持喀什片区以扩大就业为导向做强纺织服装产业,聚焦纺纱、织布、服装、针织、家纺延链补链强链,协同推动鞋帽皮具、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

三、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疆加快构建的“八大产业集群”之一,自贸试验区可以发挥重要的载体支撑作用。结合各片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实施方案》提出,培育新材料创新中心、创新研究院等平台,支持乌鲁木齐片区建设铝基、硅基、碳基、锆基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依托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发展高端聚烯烃、聚氯乙烯专用料、三聚氰胺树脂、可降解塑料等化工新材料产业;支持乌鲁木齐片区建设锂基新材料基地、喀什片区建设锂电池制造基地,推动锂资源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喀什片区围绕电子产品组装打造能源电子、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封测、电子材料等进出口产业基地;支持霍尔果斯片区发展高纯金属材料、粉体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推动自贸试验区石化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大绿电配套力度,加快推进乌鲁木齐氢能产业示范区建设,构建炼油、芳烃、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多产业链转型升级新格局;支持针对稀有金属的高端检测设备科研攻关,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探、采、选、冶、材”全链条发展能力。

四、打造装备制造和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

《总体方案》明确,新疆自贸试验区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了打造装备制造和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的落实举措。在装备制造业方面,积极承接中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引进协作配套企业,加快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装备、纺织专用装备、建筑与矿山机械装备等制造业,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引进新能源汽车等零部件配套产业,引导企业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关键应用技术研发投入,支持开发生产适应极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推动乌鲁木齐片区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安全应急装备制造业、消防安防、安全应急服务等产业。出台铸造和锻压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布局建设乌鲁木齐片区、霍尔果斯片区铸锻造产业基地。支持喀什片区建设装备制造业产业园,支持霍尔果斯片区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在通用航空产业方面,推进通用航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通用航空商业化市场,支持乌鲁木齐片区发展商务飞行、旅游观光、教育培训等新兴通航服务业,推广通用航空在森林防火、抢险救援、地质勘探等传统领域的应用。培育通用航空器以及相关零部件组装、维修和制造等产业链。支持通用航空企业建设应急救援基地,加强通用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自贸试验区内推行通用航空企业民航行业行政许可“一站式”办理。

五、打造特色农副产品和特色医药产业基地

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和粮油是新疆培育壮大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之一。围绕打造特色农副产品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提出,支持自贸试验区林果业、葡萄酒、乳制品等农副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创建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关键环节、关键产品技术研发,建立应用标准体系。结合三个片区产业基础,提出支持乌鲁木齐片区以乳制品、粮食制品、番茄制品等特色农副食品为重点,喀什片区以核桃、红枣、新梅、巴旦木等特色林果业为重点,霍尔果斯片区以食用油、饲料等特色粮油产品为重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加工制造、品牌策划、国际营销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打造一流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围绕打造特色医药产业基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发展以中药民族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重点聚焦乌鲁木齐片区和霍尔果斯片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支持乌鲁木齐片区打造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霍尔果斯片区建设面向中亚西亚的大宗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在提升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方面,提出推进自贸试验区生物药、化学制药、中药民族药、中药材、医疗器械和医药衍生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协同;支持自贸试验区重点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医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开发,研发一批新药、特效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争取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中药民族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

六、打造绿色算力发展先导区

新疆积极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具备能源和气候优势。《实施方案》提出,以建设“东部算力需求承接核心区、西向算力出口枢纽地带”为目标,在乌鲁木齐片区建设算力核心调度区,构建自主完备的算力调度体系,推动构建全疆算力一张网,打造绿色算力先导区。《实施方案》提出,完善支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在乌鲁木齐片区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建设超算中心、国家数据备份中心、国际数据交换中心;试点推动与东部地区算电协同联建,建设绿色算力基地,带动数据中心相关产业向新疆转移。为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积极探索与中亚国家依法有序开展数据信息交流合作,《实施方案》提出,研究跨境数据流动规则与路径,按照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优化数据流动监管机制。所谓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是指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不同级别的数据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实施方案》还提出,加快推进跨境光缆和国际电路出入口局建设,提升乌鲁木齐区域性国际出入口局承载国际数据专线业务及国际互联网业务转接服务能力;制定自贸试验区软件名园创建方案,加快布局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重点面向中亚国家开展数字贸易合作;研究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七、打造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示范区

考虑到新疆自贸试验区的产业基础高度依赖于能源资源禀赋,因此,推动生态优先和绿色低碳发展是新疆自贸试验区发挥示范作用的重要改革任务。《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示范平台创建、改革先行试点、信息平台应用等提出了具体举措。从示范平台创建上,《实施方案》提出,争取生态环境部支持,在自贸试验区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创建是以行政区为单位,新疆自贸试验区可以积极构建服务于片区的评价体系,条件成熟后可向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推广。从改革先行试点上,《实施方案》提出了系列举措,包括,推动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等生态环保改革举措在自贸试验区试点;研究出台自贸试验区企业自愿减排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减排项目建设和开发;对自贸试验区纳入全国碳市场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实施碳减排成效星级评价;制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标准,在自贸试验区试点应用,争取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出台自贸试验区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办法,实行生态环境领域信用修复机制;开展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从信息平台应用上,《实施方案》提出,优化自贸试验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完善“三线一单”信息平台功能,探索面向部门和企业的移动端应用,拓展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园区管理、项目选址、执法监管等应用场景,为加强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提供支撑。

相关解读:
附    件: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