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倚乌孙山、北临伊犁河的都拉塔口岸,1998年以前只是一片数百平方公里、渺无人烟的荒滩。“我在这里20年了,感觉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无到有’。1998年,为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我们来到这里做投资,当时整个口岸只有一口水井。刚开关的时候,我们甚至为客户免费出货、把煤免费送给哈方,就是为了把口岸通道打开。经过这么多年多方的共同努力,一切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出货量由每年的几万吨增加到几十万吨,货物品类更是越来越丰富多样。口岸的建筑物从原来的小二楼、小平房慢慢变多变高,道路、绿化、车流、人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9月1日,新疆都拉塔口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彦说起口岸这些年的变化,感触很深。
哈方车辆进入国门。
地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境内的都拉塔口岸同哈萨克斯坦接壤,距阿拉木图市247公里,比霍尔果斯口岸到阿拉木图市还近90多公里,历史上就是民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1998年,都拉塔口岸建立了边民互市,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并实现旅客通关。作为都拉塔口岸第一家投资公司,新疆都拉塔口岸发展有限公司见证了口岸的发展变化。十多年来,公司以建设现代化物流为发展方向,在都拉塔口岸投资近2亿元,日渐成长为西出国门十分有影响力的商贸公司之一。当天,记者在公司货场看到,一辆辆满载着小轿车的运输笼车正在过磅。在海关监管仓库前,工人们正从装满小商品的卡车上卸货。
满载着小轿车的运输笼车正在过磅。
据了解,都拉塔口岸辖区共有海关监管库7个,其中2个还在建设中。7个海关监管货场总占地面积1166亩,库容27.4万立方米,每日从国内各地发往监管库的车辆95辆至130辆,目前常驻装卸工345人。从昔日的一口水井、一片荒滩到如今整齐有序的海关监管仓库、边检用房,威严雄伟的国门,功能齐全的联检厅,便捷的过货道……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都拉塔口岸经历了由荒凉到繁华的变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身于此。
工作人员检查货场。
“刚来时口岸只有两栋楼,我们都在平房办公,机构设置不健全。这些年的发展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从只有出口的单边贸易到进出口顺畅的双边贸易,从单一‘通道经济’向多元‘口岸经济’转型,都拉塔口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都拉塔口岸经济贸易发展局局长田雨来到这里工作刚好10年。她说,目前口岸注册有中小微企业101家、企业43家、个体工商户59家,主要以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生产生活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节点,都拉塔口岸主动融入核心区建设,紧抓霍都口岸一体化发展契机,优化整合口岸资源,协同推进规划设计、产业布局、项目建设和通关效率提升,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口岸联动发展新格局,力争在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作用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近年来,都拉塔口岸狠抓机制建设,发挥整体联动效应,建立专班主导、部门协同的联动机制,创新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联合海关、边检、交通、商务、金融等部门,共建口岸营商环境“同心圆”,探索建立“1+1+1+N”(一个中心保运转、一纸规划揽全局、一套机制管协同、N个平台促发展)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开展“一次性”联合检查,建立海关、边检、国际运输等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出台延时服务、救助服务、绿色通关等便利化措施,采取电子报关,实行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办公,简化通关手续,延长通关作业时间,保障货物即查即走、非禁即入的高效通关模式。今年6月,口岸开始运行“6×9”通关模式,提高客货直通效率,极大提升了口岸通关能力,优化了通关环境。截至8月底,都拉塔口岸累计进出口货物运载量25.14万吨,货值23.58亿美元,留存当地贸易额5.0406亿美元。今年8月1日,都拉塔国际汽车站正式投入运营,进一步促进了中哈旅客商贸往来。依托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春贾区接壤的旅游资源,都拉塔口岸以“都拉塔口岸—哈萨克斯坦优质温泉疗养胜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为主要跨境游线,整合边民互市、国门、界碑、哈萨克斯坦温泉、自然村落等资源,打造都拉塔中哈跨境旅游品牌,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带动口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等商业经济发展。“十一”期间,口岸还将举办2023首届新疆都拉塔国际汽车文化旅游节暨新疆“4+1”汽车系列赛活动,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打响跨境游品牌,助推伊犁州跨境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畅想未来,都拉塔口岸的每个人都满怀信心。已经建成等待验收的边民互市贸易中心期盼成为疆内陆路口岸中设施最完善、管理最规范、通关最便捷的边民互市贸易市场的那一天。继续深化“一带一路”的发展优势,以贸易促产业,推进“多式联运”,都拉塔口岸正努力以通道经济带动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力、新优势,一个飞速成长的口岸正在以全新面貌拥抱世界。(记者王志华刘成刚)